“興縣小米”的歷史沿革
添加時間:2017-07-25 點擊量:2853
一、“興縣小米”的早期發(fā)展
興縣,始建于北齊,早在新石器時代,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。這里山連著山,嶺連著嶺。屬于雨養(yǎng)農業(yè),晝夜溫差大。而就是這種特定的自然條件,使得興縣谷子(小米)在無以計數的谷子品種中脫穎而出、名揚天下。谷子俗稱“粟”,也叫“禾”。古人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”、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詩句道出了興縣及晉西北農民種植谷子的艱辛。興縣“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,四季分明,溫差較大,日照年均2600多個小時,降水量年平均600毫米上下,蒸發(fā)強度為呂梁地區(qū)最大,無霜期年均170天左右,宜于高粱、玉米、谷子、豆類生產” ①。正因為如此,谷子在興縣除東山地區(qū)之外的約15800公頃的土地上廣為種植。
經過多年的培育,“興縣小米”在明清時期已經名聲在外。相傳,清嘉慶4年的進士康紹庸(興縣人)在京城建成了山西會館,供山西進京趕考的舉人居住。凡進京舉人,必以“興縣小米”粥待之,以致名揚京城。位于呂梁山區(qū)的興縣在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是晉綏邊區(qū)首府所在地和八路軍一二○師主戰(zhàn)場之一。《興縣志》記載,“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中,晉綏邊區(qū)首府的興縣人民,在糧食極度匱乏的情況下,以小米、黑豆支持了革命戰(zhàn)爭”,“小米加步槍”的晉綏精神名揚天下。《興縣志》記載“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對抗日干部實行供給制,每人每月糧食標準為18—22.5公斤。當時主要商品銷售、教師薪水、傭工薪酬、均以米計算,米起著交換中的媒介作用。”②
二、“興縣小米”的品種進化與改良
“興縣小米”使用的谷種經過好多年的自然進化與更新?lián)Q代以及培育改良,引進優(yōu)良品種等,使得“興縣小米”的品質越來越好?!杜d縣志》記載,“1918年引進奉天黃粟,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農作物種子主要為傳統(tǒng)品種,產量甚低,建國初,種子改良漸為農家重視。一般仍采用選穗留種,單碾另存,自育自用,互調余缺的辦法。同時亦采用遠、近距離的異地換種。如谷子換回‘鄭老二’、‘沁州黃’等品種”③。在以后的幾十年中“興縣小米”的谷種選用了好幾十種,《興縣志》記載的就有69種之多,分別是:“晉谷10號、谷上谷、選農3號、黑支谷、承農2號、晉谷4號、晉谷1號、晉谷3號、五安谷、渾源谷、牛韁繩、秋不死、繁峙黃、七月小谷、嵐縣黃谷、臨秋變、白石炮、延谷2號、黃支谷、良谷、達谷、一窩蛇、紅羊角、內蒙八斗、馬鞭谷、紅旗1號、鐵棒槌、豬腸子、壓塌傷、東方亮、狼尾巴、拖地黃、向陽谷、小谷子、白支谷、一穗傳、小黃谷、735、靜樂小黃谷、蛇口小谷、青谷、沁陽谷、白靈堂、秤錘紅谷、懷良谷、白流沙、問地紅、龍爪谷、黃熟谷、龍瓜熟谷、黃支毛谷、紅支毛谷、毛賊熟谷、紅谷、紅熟谷、白熟谷、鉆頭熟谷、虎口紅、穿刺紅谷、干撈飯、白鐵錘、刀把齊、鄭老二、五川谷、榆雜1號、臨老變、繩條谷、母雞嘴、氣死風”。④近年主要以“晉谷21號”為主。
三、“興縣小米”的地理分布與種植特點
據《興縣志》記載,境內農作物地理條件分三個種植區(qū):“一是東山溫涼區(qū)、二是中部溫暖區(qū)、三是沿黃河溫暖干旱區(qū)”⑤。谷子較玉米、高粱、豆類等糧食作物的生長期要短,從谷子的種植季節(jié)看,立夏開始播種,若遇到干旱缺雨,還可延長至“芒種”節(jié)氣,興縣有句俗語“立夏和芒混種谷,芒種糜子急種谷”、“ 秋分糜子割不得,寒露谷子等不得”,足以說明谷子生長期限長,生長速度快。除東山溫涼區(qū)之外的兩個區(qū)均適宜種植,是興縣最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,不僅分布廣,而且種植面積也比較大,“從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中,谷子的種植面積基本要占到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25%以上,1980年竟然高達29.3%”⑥。
四、“興縣小米”的民俗民諺
《興縣志》記載,有關“興縣小米”的民俗民諺主要有:
立夏和芒混種谷,芒種糜子急種谷;
伏里沒雨,谷里沒米;
有福沒福,豆茬種谷;
黃花黃,種谷忙;
重茬谷,守住哭;
糜鋤點,谷鋤針;
秋分糜子割不得,寒露谷子等不得;
一米渡三關。⑦
五、“興縣小米”的食用價值與營養(yǎng)價值
小米不僅食用方法多樣,且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,既可以不加任何調料,熬成小米稀飯或小米粥,純香型食用,還可加入面食、調料等,稱之為“和子飯”,也是人們很喜歡吃的一種美食,也可加入豆類、瓜、蔬菜,做成各式各樣的粥。如:綠豆粥、南瓜粥等。戰(zhàn)爭年代的《紅軍歌謠》“小米飯、南瓜湯,秋茄子,味道香,餐餐吃得精打光”從另一側面反映了小米的食用價值。北方婦女生育以后要喝小米稀飯(稱之為喝米湯),至少得喝一個月(坐月子期間),目的是用來滋補婦女產后虛弱的身體和孕育優(yōu)質的母乳以哺育幼兒。女兒生育后,母親看望和服侍時帶的最好禮品就是小米。小米已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,不管是農民還是市民,一日三餐中至少要喝一頓小米飯,一些老年人甚至要喝兩頓,否則身體就感到非常的不舒服,種田農戶更是離不了小米飯,因小米性寒,不易“上火”,常在烈日下勞動,既止渴,又止餓、這些都是人們從實踐中得到的體驗。
從營養(yǎng)價值的觀點來看,“興縣小米”中植物脂肪、可溶性糖類、粗纖維、蛋白質含量均優(yōu)于普通小米、大米等。常食此米可治療脾胃虛弱、反胃嘔吐、腹瀉等,還具有養(yǎng)陰、壯陽、清熱、利尿等功效,對高血壓、皮膚病、炎癥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。
經科學論證,“興縣小米”具有五大優(yōu)點:一是含有豐富的脂肪,為大米7.8倍,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;二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,為大米的4.8倍;三是膳食纖維含量豐富,為大米的4倍;四是含鉀高含鈉低,鉀鈉比大米為9:1,而小米為66:1,經常食用小米,對高血壓患者有益;五是含鐵量高,為大米的4.8倍;含磷也豐富,為大米的2.3倍。這就是小米能補血、健腦的原因。根據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國家谷子糜子產業(yè)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、國家谷子品種鑒定委員會主任刁現(xiàn)民對“興縣小米”研究檢測后稱:“一般市售小米粗蛋白含量約12.06%,本產品粗蛋白含量13.55%,高于市場普通小米平均含量12.35%,說明本產品營養(yǎng)豐富;本產品總氨基酸13.05%,顯著高于市場普通小米的平均值11.41%;在氨基酸中,本產品胱氨酸0.16%,市場產品均值為0.11%,高出45.5%;本產品組氨酸0.38%,而市場產品均值為0.30%,高出26.7%。該小米中微量元素鋅含量顯著高,一般品種在20mg/kg左右,該產品為30.10 mg/ kg, 高出市場產品平均50%。鋅元素參與18種酶的合成,并可激活80余種酶,增強機體免疫力,促進維生素A代謝,保護夜間視力,改善味覺,促進食欲,對嬰幼兒尤其重要?!?/span>
六、“興縣小米”的現(xiàn)狀與發(fā)展
改革開放前,人們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較低,基本實行自給自足、自產自銷的運行機制,也因氣候原因,主食仍以產量占優(yōu)勢的小米為主、白面為輔(當地小麥產量較低)的溫飽型生活。近年來,隨著改革開放,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(fā)展,市場調節(jié)頻繁,白面大米大量供給,人們向著過精過細的生活轉變。但實踐證明,“興縣小米”的營養(yǎng)保健功能遠遠大于白面大米,其市場認同度也越來越高,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,價格也一路走高,大幅高于白面大米的價格,國家又適時地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,激發(fā)農民種植谷子的積極性。為全面實現(xiàn)小康這一百年目標,以“興縣小米”為代表的小雜糧,成為興縣這一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(yè)。近年來興縣縣委、縣政府立足資源稟賦,堅持精準扶貧、產業(yè)到戶,龍頭帶動、利益共享,提質增效、綠色安全,著力培育興縣“山花爛漫”小雜糧品牌,以打造中國小米之鄉(xiāng)為目標,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小雜糧基地。2017年,縣委、縣政府統(tǒng)籌整合產業(yè)扶貧資金1000余萬元,以“山花爛漫農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有限公司”為龍頭,以山西省農科院谷子所、經作所為支撐,用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農戶+貧困戶”的形式,發(fā)展晉谷21號谷子綠色種植基地7萬畝,有機谷子、豆類輪作基地5000畝,良種繁育、精播示范基地1000畝,合作帶動農戶達6000多戶,預計戶均增收3600多元,全方位打造綠色有機精品“興縣小米”等獨具特色的興縣小雜糧。興縣“山花爛漫”牌小雜糧是農業(yè)部綠色認證產品,是山西省著名商標,2016年“山花爛漫”牌晉谷香小米榮獲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食品品牌、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展示交易會金獎,是2017年“紫林杯”山西省消費者最喜愛的食品品牌。
2017年6月21日上午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從北京到呂梁一下飛機,就驅車近兩個小時來到興縣蔡家崖村,向晉綏邊區(qū)革命烈士敬獻花籃,瞻仰晉綏邊區(qū)革命紀念館,參觀晉綏邊區(qū)政府、晉綏軍區(qū)司令部舊址。一幅幅圖片、一件件實物,展現(xiàn)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情景。習近平不時駐足凝視,詢問有關細節(jié)。他指出,來到這里深受感動、深受教育。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,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。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、繼續(xù)前進,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,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,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,努力為人民創(chuàng)造更美好、更幸福的生活。
在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鼓舞下,“興縣小米”必將在當前進行的“精準扶貧”的偉大事業(yè)中發(fā)揮積極的作用,使農民盡快脫貧致富,過上更加美好、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附注:
① 摘自《興縣志》1993年版第一頁概述
② 摘自《興縣志》1993年版186頁第五編第四章糧食油品第一節(jié)購銷;
③④摘自《興縣志》1993年版125頁第第五編三章種植業(yè)第四節(jié)種子改良;
⑤⑥摘自《興縣志》1993年版119頁第五編第三章種植業(yè)第二節(jié)農田作物;
⑦ 摘自《興縣志》1993年版461—462頁第二十二編第二節(jié)諺語
上一篇:【頭條】“紫林杯”食品品牌山西調查活動走進興縣
下一篇:“興縣大明綠豆”的歷史沿革